查看原文
其他

老孟最猛:为建筑行业鼓与呼

2018-03-24 年小雾 基建通

基建通

基建领域大数据典范,招中标信息免费查看!

关注


3月20日,为期18天的2018年全国两会顺利落下了帷幕。在此期间,一系列的重磅消息纷至沓来,各个行业的杰出人物作为两会代表也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


同时,通哥对建筑业代表们的发言做出了整理:《看2018全国两会,听建筑代表心声! 》各位基友们看后,对于中国铁建董事长 孟凤朝 先生的发声更是给予了高度肯定。



那么,到底这孟董事长在今年的两会上说了些什么呢?通哥具体来讲一讲。


呼吁为建筑企业优化生存环境


有关保证金


2016年6月,国务院发布通知,除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4种外,其他保证金一律取消,令企业备受鼓舞。但是两年后又发生了变化,我们的钱还照交不误,保证金又以别的形式回来了。


这两年建筑企业资金回笼难的问题是越来越严重,具体表现为:工程预付款减少、验工计价滞后、项目竣工验收工期延期、工程结算不能如期完成。保证金是取消了,但大量的资金又被别的地方占用,资金压力越来越大,使企业经营变得愈加困难。


项目属地要求成立公司的问题


一方面国资委要求我们“瘦身健体”,另一方面在地方进行项目投标过程当中,地方政府和业主会在标书中注明要求投标单位必须在当地成立实体公司。而这两者间就发生了冲突,“瘦身健体”的任务不但难以完成,还萌生了很多的空壳公司。目前中国铁建有800多个公司,其中有100多个都是近两年由于投标原因而增加的。


因此希望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能够以大局为重,建立统一的市场和规则,为市场经营营造一个好的环境,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对于分包和转包的界定


公司在拿到总承包项目后,会给各具优势的子公司来干,但是这可能就变成了违法分包和转包,一遇到这个问题我们就提心吊胆。实际上这就是一家人,老子拿了活让儿子干,这算不算分包转包?算不算违规?又如何来界定两者呢?


中铁建董事长孟凤朝呼吁地方政府从大局出发,为企业减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6081biyyg&width=500&height=375&auto=0

虽然孟董事长笑称自己是全国政协的一名“新兵”,才刚刚“入门”,但他的发言说的可都是实话。如此接地气的老孟,其实不止这次在全国“两会”上为建筑行业发出了呼吁,自他2010年由原来中交集团调到中国铁建任董事长后,其实也有不少次说出了有关建筑行业的肺腑之言。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一、全产业链发展与精细化管理使企业活的更好


2012年,孟董事长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对于其提出的“2012年,国际形势更趋严峻复杂,国内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基建企业的出路何在?”中就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基建企业想要活得更好,应该朝着这三个方向发展:


(1)业务要向全产业链、高附加值调整与简单的施工企业相比,能提供涵盖勘察设计、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等工程总承包“一条龙”服务的企业,更具竞争力。从国际对标来看,优秀基建类跨国公司也不仅是修房铺路,还从事各种开发和经营项目。像世界顶级建筑公司、“百年老店”法国万喜集团就经营机场和高速公路,其对公司业绩的贡献率远超施工承包主业。


(2)生产经营要与资本经营形成良性互动。通过BT、BOT等方式,企业可以以小投入赚取大收益,小投资撬动大市场,并迅速在新兴市场上规模、成气候,形成话语权,像2011年昆明二环路BT项目的成功实施,使铁建进入昆明和云南市场的单位由4家增至16家,轨道交通、市政、房建市场份额大幅提升。


(3)集中管控、精细管理是保证。基建企业的施工队流动性强,又较分散,如果物资、设备、商务出行、采购等均各行其是,每个项目貌似没有多花多少钱,可一算总账就不是小数。因此对于大企业,集中的、精细的管理,不仅可减少资源浪费,还能降低经营成本。


二、中国铁路想要“走出去”,经验主义是风险


2014年孟凤朝在接收记者有关“中国铁路走出去”的专题采访时,落地有声地说出了一句话——经验主义是“走出去”的最大风险。


他认为,中国铁路“走出去”,首先就要接轨世界游戏规则,这也是很多企业“走出去”的最大风险。只有融入一方市场,才能获得发展,才能推行“中国标准”。千万不能有经验主义,将国内的做法简单复制到国外市场。


其次,海外市场形势非常复杂,面对多重风险,不仅要针对每个项目制定风险控制策略,而且还要不断完善海外经营管理体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再次,大力推进海外资源整合,掌握海外文化环境,创新海外经营方式,努力实现商务谈判、设计咨询、施工组织、运营管理等各环节的无缝衔接是非常必要的。企业走出去,不仅要“走得出去”,还要真正实现互利共赢。


同时也提出了他的建议: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光靠硬实力是不够的。中国企业要“走出去”、走得稳,就要实现本土化发展,自觉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合规地开展海外业务。主动加强与当地政府、非政府组织、社会民众等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提升信息披露的水平,树立“负责任承包商”的形象。


三、加快推动PPP模式相关政策出台


2016年4月,在中国公路学会“首届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创新论坛”上,孟凤朝就PPP模式发表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建议,博得了满堂彩。



他提到了PPP模式推行的问题和挑战:①PPP项目从哪里来?适于使用该模式的项目不多,经济价值不高,政府需进行缺口补贴,对企业的吸引力也不大。②项目资金从哪里来?政府企业债务压力大,无法支持PPP项目,同时民间资本又因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而将大量资金存放在银行。③资金从哪里回?其中定价和调整机制是关键,政府企业要合理分配和承担风险,并同步创新管理方法。


企业在面对PPP项目时,也要面对三个困难,意愿不强,执行能力不够好,包括筹资实力、专业管理能力缺乏,话语权不够大,政府过于强势,面对盈利问题,企业找市场不如找市长。 


面对这样的情况,孟凤朝建议:抓紧推动PPP相关立法《基础设施和公用》;尽快出台PPP运作管理标准与规范,尽可能增加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扩大项目范围,特高项目质量,保障投资者合理回报;大力进行投资创新;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做为一名企业领导人和行业代表者,本身就赋予了一定的社会责任,他的言行也反映了企业的发展态度,而作为中国铁建的掌门人,孟董事长在几次公开场合的发言都很实在地提出了建筑行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给出了建设性意见,没有过多的空话套话,而是有理有据接地气,也正如中国铁建的企业形象——诚信和创新。


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老孟这样的建筑人,为整个行业敢于发声,让中国的基建事业更加蓬勃向上!


来源:网络,基建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通哥精选

↓↓↓点击“阅读原文”,寻找最优质的爆破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